作为国外读书的前辈,我想对即将留学的人和刚刚开始留学的人说……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8日 来源:知乎 作者:西蒙哥 浏览量:1,308次

作者:西蒙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66053/answer/3937556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来快十年了,回头再看的话,我希望能告诉即将出国的学生们以下四点:

1 恶魔哪里都有

首先,在美英加澳等主流西方国家的人际关系里,大部分的人的社交模型是很正派的浅交和很困难的深交。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家表面工作和漂亮话都做得很好。在你面前肯定尊重你,时不时地称赞你,没事开开玩笑,一起吃喝玩乐,这都没问题。

凡事也绝对保持政治正确(P.C.),肯定不会在你面前发布一些不当的种族言论。偶尔还会邀请你吃吃火锅喝喝奶茶啥的,一切看上去都挺美。

所以,我们很容易会自行美化对他们的认知,忽视缺点放大优点, 把他们描绘成有教养、尊重他人、习惯良好,真诚善良等等。

“是啊,西方人和我们本来就不同啊,有这样那样的分歧都是很正常的,可他还陪我一起去吃辣条喝bubble tea呢。” 我们能伟大而高尚的做到“求同存异“。

杀害李舒意的这个男友是个性格暴躁,嗜枪如命,毫无技能的高中毕业退伍军人。试问一下,如果在中国,他们可能在一起吗?为什么换个国度,一切就都变了呢?

我自己亲身就有经历。曾经在一个公司里,我和几个白人同事关系还不错,初期大家相处都是嘻嘻哈哈一点问题没有。

结果其中一个同事,后来被发现有严重的酗酒问题,会在公司楼梯间里藏很多啤酒上班时间偷喝。而另一个还有赌博问题,欠了很多债务,时常谎称去见客户实际上跑去赌场烂赌。而这些若不是公司介入,我是很难发现的。我和他们此前还时常一起去吃午餐,长达一年多。

所以你要清楚这一点。仅仅是表面上的nice to you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得到你无条件的信任。他们私底下有什么立场或倾向, 有什么不良嗜好,甚至归属于什么组织信什么教,你很可能一无所知。

坏人不分肤色,垃圾不分种族。人群中的控制狂、暴力狂、偏激者们要比你想象的要难分辨得多。

几乎所有留学生被害案件的始作俑者,都是身边的这些熟人。

这是第一点,我希望大家都能心明眼亮。肤色国籍和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选择深交之前,记得翻他们的老底。

这里提供一些我能想到的背调的办法,不少是基于身边朋友的经验。他们告诉我这些都不会花超过你一小时的时间,但可能会得到令你难以相信的结果:

• 去他们的Facebook, Twitter看看。这是最简单直接的第一步,人们在社交媒体上通常更敢于表达自我,也会更真实。

• 他们住在什么区域?是平静安稳的中产社区,市中心的高层公寓,还是治安混乱犯罪率高的街区?

• 自称上过某某学校,在某某公司工作,是某某专业人士的(律师、会计师等),网上能否找到这些相关信息?(Facebook, LinkedIn, 公司网站,行业网站等)

• 如果你去过他/她家(不要一个人去),是否留意到很多类似银行账单/催债公司的邮件?大量夜店,色情刊物等印刷品?大麻或是其他drug的痕迹?

• 最后,如果有必要,美国有一些付费的背景调查公司,你只需要提供对方的名字,电话,年龄就都能查。比如Instantcheckmate.com, beenverified.com等等。

2 遇到种族歧视怎么办?

1. “Did everyone hear that?” (引入吃瓜群众型)

如果有人在公共场合对你发出了种族歧视的言论,你可以避免正面和他冲突,转而把周遭人的注意力引导过来。毕竟理亏,这时候不管是谁都会很难招架得住,吃瓜群众的压力就把他们压垮了,比如你可以这样说:

• Did everybody hear that? Did everybody hear that? He just called me a chink! How small of a man you are to say something like that?!

大家都听到了吗?大家都听到了吗?这位男士刚才居然叫我Chink! (对中国人的蔑称),你是有多渺小啊才会说出这种言论?!

• Everyone looks here, this man just called ma a chink! I think you are really embarrassing yourself here. Are you a racist?

大家麻烦看过来,这位男士刚才居然叫我Chink! 我觉得你简直是自取其辱啊。你是种族主义者吗?

• Did everybody hear that? this man just called ma a chink! Is that the kind of language we would approve here?

大家麻烦看过来,这位男士刚才居然叫我Chink! 你们觉得这是你们会赞同使用的语言吗?

通常这种情况如果你默不作声的话,周遭的人可能也会默不作声,因为种族言论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没事儿的话谁也不想去触碰。

但是如果你大声的说出来,周遭一定有人会站出来声援,就算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政治正确。这个时候那个racist只会像过街老鼠一般灰头土脸。你根本不需要和他/她有任何正面的接触。

2 “I feel sorry for you bro” 怜悯同情型

大多数的种族言论,其实都是当事人对社会不满的一种投射,一种无处发泄的情绪的绝望表达。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弱势群体或是黑白颠倒的熊孩子,其他本地人也不敢欺负,只好把对自己的怒气和失望撒在外国人身上。

这是他们内心的伤疤和弱点,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厚道一点,毕竟人艰不拆。但既然人家先惹事儿了,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一点呢?比如:

• You know it’s always people like you, I feel really sorry for you, your life must be really messed up to make comments like that.

你知道吗,为什么总是你这类人? 我真的替你觉得惋惜。你的人生该是有多糟糕才会去说出那样的话?

• I feel really bad for you, life must be so hard on you so that you have to cross that line, it’s kinda pathetic.

我真的替你觉得可惜啊,人生该有多艰难你才会去跨国那条线,感觉挺可悲的。

• Oh man, life is harsh on your huh? You must have literally nothing left other than what you are born with, feel sorry bro.

Oh man, 生活很艰难是吧?你一定其他已经一无所有了才会拿种族去说事儿吧?真的很抱歉bro.

像太极一样以柔克刚,借力打力才是最高境界。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可能对方已经蹲在地上痛哭了,这时候你只需要过去拍拍肩膀微笑着说everything is gonna be alright就可以优雅的离开了。

3. “Why did you say that? ”反问人生型

种族言论说出来的瞬间,人家多半就后悔了。人设已崩的时候你倒不如和他们谈谈人生,几个问题一问对方就只有男人沉默女人流泪了。

\• Why did you say something that? Did you not realize this is a country founded by immigrants?

你为什么会说这种话呢?难道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正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吗? How much tax did you pay to this country last year? I bet my contribution was greater than yours.

你去年给这个国家交了多少税?我打赌我对这个国家的贡献要比你大。

• Oh you misunderstood, I am only here in your country for fun and to spend some money. So you’ve never been to another country? That’s too bad.

Oh你误会了,我只是来你的国家玩耍和消费的。原来你都从来没去过别的国家玩过吗?那真的太遗憾了。

• Do you expect me to give you a history lesson? I could but I won’t, because it’s just a waste of my time, not worth it.

你是希望我给你上一节历史课吗?我倒是可以但我真的不想在你身上浪费时间,真的不值得。

3 要有情怀,也要重现实

年代变了,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改善生活或为国效力。这几年很多各种渠道找到我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洋溢了各类情怀。最常见的有:名校情结、美国梦情结、移民的情结、心无杂念做学术的情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情结等等。

这无可厚非,以梦为马,赋予自我行为重要的意义,是驾驭生活的重要态度。但如果陷得太深,把情怀变成了执念,它很可能就会在未来给你带来灾难。

我不止一次在美国和加拿大遇到工作不如意的博士生们,聊到各自的留学生涯,他们的回答释怀中透着无奈:“我当初来这里就两个目的,拿到绿卡,然后专心搞科研。现在发现,绿卡是拿到了,但是博士后还在一轮一轮的做,没有公司愿意要我,科研的路现在看起来也只不过是个幻想的乌托邦。”

我还有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复旦本科毕业以后同时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融工程硕士的职位,我当时是建议他去多伦多大学,因为相对就业更好。而他没有想清楚,最后还是怀着执着的美国梦选择了UCLA. 然而毕业后发现国际学生拿着OPT完全没有机会找到对口工作,于是又被迫匆匆回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应届生求职大军,最后勉勉强强进到了四大,和很多国内本科/研究生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类似的还有非名校不去的情结。我曾经给一位想读计算机的同学强烈推荐申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而最后家长却让他选择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原因是这所大学在英国QS上能排全球34名,而滑铁卢大学只排到了152名。而只要你做点研究,就会知道滑铁卢大学在整个北美的IT届都有很高的声誉,每年有大批量毕业生会直接去硅谷工作。而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则首先面临英国严格管控的工签政策。每100留学生中只有不到3人能够留在英国工作。想起来,我都会替这位学生捏一把汗。因为那虚无缥缈的名校情结,他和硅谷很可能就这么擦肩而过了。

个人的情怀和梦想,如果不能凝结到整个社会的分工体系中去,再大的幻想都只是个美好的泡沫。 将下半生的前途,都压在这样一个幻想之上,注定是一个风险极高的赌博。

罗曼·罗兰也说过: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就是这个道理。

4 留学只是起点,不是目的

所以我从来不会鼓励每个人盲目的出国念书,甚至是为了逃避国内的教育而去留学。一个在自己国家读书都觉得不适应的学生,我很难想象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后问题会迎刃而解。

你如果从来没有选过小班的研讨课,参加过出国的夏令营,也没有参与交换生项目,甚至没有用英文做过独立的论文和课题研究,又如何能判断自己更适合海外的教育模式呢?

你需要的是多体验,多搜集信息,让理想落地。可以找过来人聊天,去学校网站研究,努力看清自己所选择的路的前方形势,了解自己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在哪里,清楚自己做什么事情会比别人有优势,知道将来谁会愿意为你的才华和时间买单。

这些都想清楚,你便不会在选校和选专业上一头雾水毫无头绪,在写PS (个人陈述)的时候无从下笔。

这些对于自我的定位和认知,在你出国前可以是模糊的,有偏差的,这都没关系。实际上随着学习和生活经历的不断深入,他们一定会不断的被调整和纠偏。但如果你压根不去想,两眼一抹黑就上了飞机,那无异于避重就轻,自欺欺人。

而如果你连学校的申请要求都找不到,相关表格也不会填,我觉得你可能还未达到留学生的起码能力标准:即信息收集和获取,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这些软性的技能,才是决定留学之路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反复和一些学生说,留学不是目的,而只是开始,是人生跃迁的第一步。这一步即使让你踏上跳板了,也不代表你最后就能一跃而起。

实际上,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面临的挑战不一而足:从语言劣势,到社交尴尬,从文化差异,到各类偏见。在学校的时候,你还是交钱的主,加上圈子小且单纯,这些问题可能都不太凸显。而如果进入了社会,到了实习/求职阶段,需要让别人给你钱的时候,才会发现一切都难上加难。人家凭啥要找一个文化不通、沟通有障碍的外国人呢?

所以90%的留学生毕业后在当地找工作都会以失败告终,刚踏上跳板就摔了个跟头,最开始的各类美好想象被逐渐打回原形。所以,想着通过留学本身就能顺利走向人生巅峰的,未免太天真乐观了。

长期来看,对于个人增值的最好办法,无疑是在职场中证明自己,不断提高溢价。而不是通过获取“留学生”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知乎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