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企业高估值背后的成败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 来源:超天才网 作者:陈苏 浏览量:1,158次

企业估值的方法很多,不管是利用可比公司来进行估值的相对估值法,还是利用未来可预期收益进行估值的收益法,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企业估值可能出现非常大幅度的差异。那么如何判定一个可信的企业价值呢?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不断融资行为,尤其是股权融资,为企业价值的确认提供了方便。

当投资者真金白银的将钱投入到企业中时,投资者本身是认可其所投企业的估值的,所以就相当于为企业的估值备书。举个例子,投资者愿意投资A企业100万元,占A企业10%的股权,就相当于承认A企业的价值为1000万元。

假设所有的投资者在投资时都期待其投资回报为正,那么其对企业的期待应该是估值不断上升。这主要体现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在进行不同轮次融资时,下一轮的企业估值都会高于上一轮。这可以让前面的投资者不管是不是退出,在账面上都会有正向的回报。所以我们会看到企业在融资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而价格越高似乎追捧的人越多,好似这样的企业就真的成长的有那么快,那么好。至于这样的价格是否合理?在人人都高兴的时候,市场往往会忽略这以“要命”的细节。最后的结果?有的被吹上天的真的成了神,但大多数的时候是泡沫破灭,一地鸡毛。

2019年独角兽企业接连上市,让那些把上市作为最佳退出渠道的投资者们欢欣雀跃。但接连的破发和跌跌不休,让在一级市场以高估值投资这些“独角兽”的投资者们感到了寒冬的凛冽刺骨。

相对于投资者,创业者被一步一步“逼迫”着提高估值的后果可能就是一个好商业模式的陨落和一个好企业的衰败。

看看最近火爆的“WeWork”。这家共享办公企业可以说是目前最成功的共享模式企业之一,其经营理念切合利用闲置资源的“共享”基础,其需求随着创业大潮而一涨再涨。可以说WeWork在对的时间,利用对的经营方式快速发展。当然孙正义的另眼相看更是一阵“东风”,让WeWork扶摇直上。

根据网上的可查消息,WeWork创始人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和米格尔·麦凯维(Miguel McKelvey)在2010年以1500万美元创立WeWork,当时仅在1个城市有两处据点。到2019年其共在111个城市拥有528个据点(见图1)。企业的发展可以用“爆发”来形容。

图1 WeWork的发展

这种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其2016年得到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的A轮融资后,其估值就达到了160亿美元。做一个简单的除法可以看出每一个据点大概价值2亿美元。但WeWork所管理的房产本身是租赁的,仅以赚取出租差价的方式获取收益的话,2亿美元看起来遥不可及。但身披共享外衣的WeWork似乎可以讲出更好的故事,让一切更具有想象力。而之后软银的持续注资(3年达到106.5亿美元)似乎也在验证这个美好故事的真实性。到2019年1月,WeWork的估值达到了470亿美元。

与WeWork相似的IWG集团,在1090个城镇拥有3211个据点,其2018年估值仅有37亿美元。更多的资源却只有十分之一的估值似乎说明了WeWork估值的疯狂和不理智。市场总有理智的人,尤其是在企业进入二级市场,被众多研究员仔细分析的时候。也许是孙正义察觉到了估值的虚高,所以他一力反对企业进行IPO。IPO的美妙之处在于有利于资本的流动,可以让投资人退出。但IPO的糟糕之处在于一切都将放在阳光下被审视,那些吹的牛,讲的故事可能就此破灭。

前期被推高的估值可能给了创始人信心,让其一心寻求上市。但市场给出的打击是巨大的,发行股价腰斩再腰斩,一旦上市则前期投资者的账面将不堪入目,亏损的一塌糊涂,所以最终结果只能停止上市。但WeWork的一切已经公之于众,企业神话的破灭导致创始人离职和大规模的裁员,以及未来更多的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比如被打破投资神话的孙正义是否还能顺利融资,其已投项目是否会被更多的质疑;投资人是否会被WeWork警醒而更谨慎的投资;创业者是否会因此更难利用好故事吸引资金;甚至WeWork是否会像很多创业企业一样疯狂扩张后资金链锻炼而覆灭。

作者在几年前询问过新西兰国家引导基金主席Franceska Banga关于创业者控股权的问题,Franceska回答说:“创业者总会失去公司的控股权,或早或晚,但总会如此。”那么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就应该谨慎对待投资者给出的资金。钱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越多越好,创业者需要把控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过多的融资会让创始人失去更多的股权,也就失去更多的话语权。那么即使创始人头脑清醒也很难控制一辆失速的火车。投资人会不断的施压企业让企业更快的发展,并加速向IPO冲刺好实现资本的退出。但过高的一级市场估值无法得到二级市场投资者接盘,这就终将导致全盘皆输。

企业的高估值是一把双刃剑,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一面让企业更有吸引力,一面让企业泡沫化。如何使用这把剑,将泡沫控制在美好不破的状态是对企业智慧的考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超天才网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