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这40条商业思考,让我们读懂他疯狂之外的理性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2日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作者:田姗姗 浏览量:727次

导语:在没钱、没技术、没人才、更没有生产资格的情况下,李书福带领吉利从一无所有的“汽车婴儿”成长为如今位列世界500强的全球汽车企业。在此背后,是他既疯狂又不失商业理性的企业家精神。

田姗姗 | 作者 砺石汽车 | 出品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这两句话大抵可以概括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的创业造车历程。被视为“汽车疯子”的他,带领吉利汽车创造了属于中国民营车企的传奇。

1997年,连续在电冰箱、摩托车领域创业成功的李书福,在一次美国考察时意识到,汽车将会是未来中国人的重要出行工具,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决定造车。

当时,他遭到了众多嘲讽,很多人还说他疯了,毕竟汽车产业是一个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产业,而且当时国家政策并没有完全放开,不是谁想造车就可以的,更不用说当时的吉利没钱、没技术、没资源、没人才,更没有造汽车的“准生证”。

在这种背景下,李书福说了两句话,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的历史。

第一句话是“造车很简单,就是一个发动机、四个轮子、两张沙发,没什么了不起的”。

他认为,传统的汽车工业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中国人完全可以遵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业规律,快速学习现有的技术和经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造出中国人买得起、质量也可以的汽车。

为了学习造车,他买回来几辆奔驰、红旗等轿车,边拆边学习造车。两年后的1998年,吉利推出了国内最低价的轿车——售价低于5万的豪情汽车。

第二句话是“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这是1999年他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说的话,想要获得民营企业造车的“准生证”。吉利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以吉利为始,国家开始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造车领域,中国汽车市场被激活,市场也越来越繁荣,直到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

如果说李书福最初造车表现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疯狂一面,那他后来成功收购和融合海外汽车品牌、强调自主研发创新,则表现的是他不为人所熟知的“理性”一面。

2007年,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吉利从“低价战略”向“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战略”转型,并确定了实现200万辆销量的战略目标,企业口号也从“造人人买得起的好车”改为“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

对此,李书福认为,自主创新和跨国并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两个途径。但只依靠自主创新,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于是并购就成了当时的一个重要选择。李书福决定通过收购世界著名品牌来缩短吉利和世界头部车企的差距。紧接着3年后,吉利就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惊人并购。

2010年,吉利花了18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因为持续亏损而被福特汽车出售的世界知名豪车品牌沃尔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第一次成功收购海外豪车品牌。当时汽车业内普遍不看好这一并购,因为吉利是大众汽车品牌,沃尔沃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豪车品牌,两者在技术、品牌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何融合将会是大难题。

但结果,两者顺利实现了“1+1>2”的效果:被收购两年后,沃尔沃扭亏为盈;被收购10年后的2019年,沃尔沃的汽车销量翻了一倍,营收增长了3倍;收购沃尔沃10年后,2019年吉利的汽车总销量增长了9倍,营收增长了近10倍。

吉利收购沃尔沃打破了以往合资企业中“市场换技术”的逻辑,创造性地确立了中国车企和外国车企的“合作共赢”新型关系,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中企和外企成功融合的案例。

比如,李书福制定了尊重工会和赋能沃尔沃的“放虎归山”战略,提出“沃人治沃”,倡导“尊重、适应、包容、融合”的全球性企业文化。吉利还帮助沃尔沃汽车在中国市场重新定位和推出新汽车品牌,使其中国市场的销量持续增长,赢得了沃尔沃的信任。2013年,吉利的欧洲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吉利和沃尔沃开始尝试技术合作。此后,双方成功开发了全球领先的CMA中级车的基础架构模块,将吉利整体的研发实力推向了一个世界级的水平。

吉利成功融合沃尔沃的经验,为吉利持续成功收购更多的海外汽车品牌打下了基础。2017年,吉利收购了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品牌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8年,吉利又用90亿美元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具有表决权的9.69%股权,成了戴姆勒集团最大的股东。

通过并购来缩短差距的同时,李书福坚定走自主创新的路。他说,“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而且会越买越被动,越用越依赖”。持续砸钱投入技术研发之外,李书福还砸钱培养人才。与众不同的是,李书福走的是一条“一手造车,一手育人”的人才道路。1997年吉利造车时,中国的汽车实用型人才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书福创办了一系列的吉利汽车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汽车工业的实用型人才。他说,“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

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总销量实现132.8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冠军。在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0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汽车品牌”排行榜中,吉利汽车连续三年成为品牌价值最高的中国汽车品牌。吉利控股集团也以471.9亿美元营收位列《财富》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第239位,并且是唯一上榜的中国民营汽车集团。

回顾吉利造车的这20多年历程,吉利能从一无所有的“汽车婴儿”成长为世界500强的全球性汽车企业,李书福的企业家精神是功不可没的。浙江大学管理学教授吴晓波这样评价李书福的企业家精神,“既充满冒险的色彩,又不失理性的光辉”。也正是如此互补的二元机制在支撑着吉利以高度战略前瞻性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战胜了许多生死存亡的挑战,进而达到了其他中国车企未企及的高度。

本文梳理了李书福20多年造车过程中在业务、人才、战略转型、并购与融合、创新、企业文化、风险和合规等方面的40条管理心得与观点,让我们一睹其在“疯狂”之外的“理性”。

关于造车

1.吉利要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不是不合格车辆的制造者。吉利品牌想顶天立地站起来,今天这砸车的锤子就必须落下。(1998年,李书福亲手砸了当年生产的100多辆有质量问题的吉利汽车。)

2.美国人一年的工资收入可以买两辆轿车,而中国人十年收入都买不起一辆轿车,吉利要把中国汽车的价格降下来。我们已经闻到了气味,前面一大堆奶酪在等待着我们。(2001年,李书福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3.吉利是21世纪的一个“汽车婴儿”,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条件都不算优越,家里也不富裕,出生的时候还没有户口,一天到晚受人歧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健康地成长起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必须埋头苦干,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要认准方向,提炼一个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

4.日本生产打火机都要几百元人民币,现在温州人只要几毛钱就生产出来了,而且在全世界卖得非常好。我们要发挥浙江人生产打火机的精神,用生产打火机的方法来生产汽车零部件。用这种方法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出来的汽车零部件质量会很好,价格会非常便宜。

5.(吉利)告诉世界汽车同行以及全世界的汽车用户一个概念——世界汽车工业版图必须增加中国汽车。中国汽车工业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吉利要让中国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的那一天才能到来!(2006年,李书福发表演讲“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

6.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一定要打基础、练内功,千万不能随泡沫飞扬,跟妖风起哄,否则风口过后将会留下一片狼藉的凄惨景象。

7.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了,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我认为,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那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才几十万辆,汽车进家庭才刚刚起步。进入汽车行业虽然面临很大挑战,很多困难与问题,但商业空间很大,商业机遇期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打基础、练内功,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培训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允许我们犯一次或几次错误,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效益。因此,我决定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地进入汽车领域。

关于人才培养:一手造车,一手育人

8.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吉利唯一跟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我们有强大的教育培训系统。

9.吉利的教育产业和汽车产业同等重要,所以吉利把教育产业同样作为一项重大事业去经营。

10.吉利办教育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既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向往,也是因地制宜,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1.企业战略转型,关键在于教育能够提供满足企业技术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持。

12.吉利学院不是要培养造原子弹的人才,而是要培养造汽车的应用型人才。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13.从根子上培养人才,找到一些好苗子,放在吉利整个体系里进行培养,赋予正能量,练就真功夫,学习真本领。

14.有了市场导向还不行,需要用企业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背景去培养学生。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为企业所用,才能真正缩短人才培养与市场岗位需要之间的距离。

15.吉利投资办学不是短期行为,目的是振兴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最终目标是“百年老店”。

关于并购融合沃尔沃的成功经验

16.有人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是一个奇迹,其实这不是什么奇迹,看准了方向,尊重客观规律,然后扎扎实实地去实践、推进,去努力,老老实实干活,这个结果是自然而然的。

17.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18.沃尔沃在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品牌和汽车公司,我们为沃尔沃制订了“放虎归山”战略,让它找回自我,重新得到自己的山头,找回自己的市场份额,恢复往日的雄风。

19.并购沃尔沃成功的经验总结,主要是三点:

(1)要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要玩小聪明,任何的小聪明都有可能变成非常严重的问题,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我的第一个体会就是做人还是要实在一点比较好,老老实实,成果自然就会产生。

(2)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特别是双方合作成立了吉利欧洲研发中心,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成功开发了CMA中级车的基础架构模块,将吉利整体的研发实力推向了一个世界级的水平。

(3)全球性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并购这是第一步,相互融合才是关键,跨国经营与全球发展,必须是相互尊重,不分肤色、人种、语言。都是为了共同商业理想,共同商业追求而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关于自主创新

20.自主创新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像小学生学描红、练造句、写短文一样刻苦地练就基本功,吉利汽车的自主创新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每一个零部件的技术研究透彻,只有先简单后复杂,只有先学走路后学跑步,才能形成持续有效的自主创新能力。

21.我每天甚至连睡觉都在想着自主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吉利没有得到国家资金上的支持,也不具备花钱买设备和技术的条件。另外,花钱买来的技术和设备也不构成竞争力,因为技术会不断更新,买来的技术总会被淘汰。所以,吉利要具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能力。

22.核心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而且会越买越被动,越用越依赖。必须自己研发,持续创新,迭代发展。坚持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工业发展道路。

2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吉利控股集团这些年发展迅速和吉利整合全球人才资源为己所用是同步的。吉利人才创新的成败决定了吉利战略的成败,如何创新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发展人才,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关于合作共赢

24.我从牵牛的实践中悟出一些道理。我是如何登上牛背的呢?我才八九岁,而且由于营养不良,个子长得很矮,为了登上牛背,我是想了好久才找到技巧的。先把牛牵到草长势较好的地方,请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我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能很轻松地登上牛背,实现双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区域合作、跨业态协同,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只要有利于用户体验,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人与牛之间都可以合作得很好,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我很愿意做牛。

25.主宰未来汽车工业命运的是传统汽车公司的自我觉悟,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打造共享数字平台,形成线上优势,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26.汽车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我一直主张开放竞争、自由合作、广泛交流、有效协同,而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

关于培养企业的领导梯队

27.我辞去吉利汽车集团的董事,是我对企业治理的正确安排。只有这样做,才能让管理层有权、有责,才能真正体现“充分授权、依法合规、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吉利企业治理理念。

28.只依靠一个人,对企业发展而言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29.我必须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领导能力的新人,并且让大家有权、有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培养出内生型人才,企业才能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这种安排的本质既是一种责任,也是对管理层的一种信任。

30.我们吸引来优秀的高级管理者,他们是一棵棵大树,在企业扎根之后,就形成了一个足够的“气场”。我们再在其中种下许多小树——就是吉利自己培养的基层员工,等到小树长成之时,吉利的人才森林也就初具规模了。

关于企业文化

31.发现问题是好事,没有问题是坏事。

32.在吉利,能发现问题并有效地反馈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问题就是与标准的偏差、与标杆的差距。找自己的问题叫“智慧”,找别人的问题叫“真情”,要实事求是找自己的问题,毫不留情找别人的问题。

33.解决问题是大事,管理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勇于面对问题,视问题解决为绩效提升的机会,通过找到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总结提炼形成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消除问题存在的土壤和条件,预防问题再发。

34.问题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对待问题和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各种回避、隐瞒甚至掩盖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诚信的问题。

35.我觉得富豪榜很无聊,我从来不看这些东西。从整个社会来讲,一天到晚讲这个富豪榜、那个富豪榜,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是很不利的。我们是追求科技的突破、用户的满意,以及我们对产业报国的理想实现,我们没有考虑其他。

关于风险控制:坚持依法合规

36.坚持依法合规,这是我们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37.合规好比交通规则,企业在海外投资,既要了解交通规则,还要遵守交通规则、提升驾驶技术。合规承载着企业的梦想,吉利搞合规是发自内心的,相当于搞基础设施,就像在建高速公路、建跑道,否则飞机飞不起来、车跑不快。

38.合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全球经济相互依存、依法竞争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游戏规则。

39.只要我们依法合规、公正透明,在兼顾各合作方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广泛协同、开放合作,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40.做成一个成功的企业很难,毁掉一个企业的前途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件小事。所以,做企业必须天天如履薄冰,天天小心谨慎,时刻牢记合规的重要性、法律的严肃性。

参考资料:

[1]李书福的6个洞见(内部讲话!)

[2]李书福:我的创业史

[3]《李书福:守正出奇》,魏江 刘洋

[4]《非线性成长:吉利之路》,吴晓波 杜健 李思涵

[5]李书福说富豪榜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6]李书福谈收购奔驰母公司:90亿美元钱从哪来,为什么要买

[7]李书福: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砺石商业评论客户端,不代表超天才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投诉请联系删除。

0 0 0

有话要说

超天才网©2017 www.supergenius.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09005826号 京ICP证130304号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关于我们| 评论互动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