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阶段到少年的学习阶段,从步入社会的青年阶段到社会与家庭支柱的壮年阶段,最后过渡到中年以及退休后的老年阶段,我们是否思考过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度过?我们离自己的理想又有多远?
顾雏军先生提出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方法,从立志到自学,从思考到洞察,最后到守望。但在理想的基础上,我们仍需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即在社会或者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仅用目标和成功两个维度来定位人生,可以发现没有目标的人生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再一次证明越早明确目标,即立志越好。
立志并不是盲目的说出理想,而是在理解自身的性格和能力的基础上,明确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并明确自己未来想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以及知道实现角色转换的方法。在这里我们独创性的将社会角色分为五种:开创者、领导者、执行者、跟随者和自由者。
用简单的目标和勤奋两个维度来刻画这五种人生角色。比较特别的是自由者,因其随性而为,所以可能有目标,也可能没有;可能勤奋,也可能懒惰。
每一种角色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性格特征和能力要求,并且不是一尘不变的。一方面随着个人的努力,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性格的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个人的懈怠和心境的变化,都可以实现从一种角色向另一种角色的转变。
朱熹曾言:“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这是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必须先确定志向。只有明确志向,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学习和做事来实现志向。如果志向不定,那么就不可能成功。而相对应的就是要趁早做出合适的人生定位。按照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本文将立志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0-17岁,即上大学前。这一阶段人以学习为主,这时的志向对未来所选大学专业以及可上大学的层次有重要的影响。如想成为开创者,在17岁前确定努力的方向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立志越早,成就越大。
18岁-24岁,即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这一阶段是对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期,也就是进入社会前的准备期,在这一阶段明确人生定位,可以有效的培养相应的能力。如果在这一阶段仍无法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那么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相似的是,如果此阶段没有针对自由者所需技能的训练,即使有一颗奔放的心也难以成为成功的自由者。
25岁以上,即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如果在这一阶段立志,那么只能成为执行者和跟随者,即使是随着阅历的加深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也只能是平庸的领导者。
开创者追求思想境界,领导者追求成果,执行者追求被需要感,跟随者追求安逸,自由者追求自我。
对于人生目标的设定,五种角色有着鲜明的区别:跟随者通过配合他人实现无纷争的环境,追求安逸。
开创者发掘问题,领导者配置资源解决问题,执行者根据指出的方向自主努力解决问题,跟随者按照具体安排完成任务,自由者随心而定。
当遇到问题时,五种角色的反应是不同的。
开创者善于思考和分析,他会发掘问题,并质疑和挑战现有的答案,但往往只想不做。
领导者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喜欢挑战,遇到问题会迎难而上,即使自身能力不足,也会配置可用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执行者遇到问题时会比较焦虑,不愿意面对问题,转而寻求他人的意见,乐意按照开创者和领导者指出的方向来努力解决问题。
跟随者一般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跟随大家的行动而行动,对于问题是否解决也并不感兴趣,会按照上级的安排来完成任务。
自由者会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无边际的思考,解决或不解决随心情而定;对不感性趣的问题他们会选择置之不理。
开创者喜欢与同样有思想的人相处,但无生死之交;领导者喜欢成为团队的领袖,能团结人为己所用,更注重利益的得失而不会不顾己身为他人付出;执行者习惯性的以友情结交朋友、同事和部下,以备工作和生活之需,故而也能为他们两肋插刀;跟随者习惯性的与人为善,特别跟对己有益的人更为亲近;自由者喜欢放飞自我,随性与人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五种角色因性格和习惯而选择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方式进行接触。
开创者由于对事对人的高标准和天马行空的新想法,喜欢能与他们产生思想共鸣的人相处,但相处中理性大于感性,难有生死之交。
领导者喜欢成为团体的话语人,喜欢团结对己有用的人,更注重付出和回报,在交往中保持对己有利的原则。
执行者对他人的需求很敏锐,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为朋友付出,并视朋友为自己最大的资产。
跟随者习惯与人为善,不愿引起冲突得罪他人,并在交往中更为看重对己有益的人。
自由者很不喜欢被束缚、被控制,不善于妥协和迎合他人,在交往中更愿随心所欲,以感情为主导与人相处。
在技能方面:
其中亲和力、适应力和忍耐能力、想象能力是性格方面和天赋的塑造,而洞察力、决断力和统筹能力、执行能力是在自学和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衍生出的能力,最后创造力和突破能力是在洞察力的基础上升华出的能力。
超天才网©2013-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826号-2 京ICP证130304号